中文/文字

okcih Wikibooks

The words that have been written in here are all in 中文:

甲骨文

甲骨文是古人早期刻劃於龜甲獸骨上的文字,它出現於商代,甲骨文所記的多是祭祀、征戰、田獵、風雨及疾病等事情,當時的人常用龜甲獸骨來占卜吉凶,一般在上面刻上占卜時間、占卜者名稱、占卜的事情及結果等。所以甲骨文又稱卜辭。又因它用契刀刻的,所以又叫契文。這些字雖然接近圖畫,但已經不算是圖畫,在書寫的形式上已經基本固定化了,它被用作詞語表達。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就是在這個基礎演變下來的。又稱:契文、卜詞、殷墟文字。

金文

金文是周代刻在鐘(樂器) 、鼎(禮器)等銅器上的文字,因此又稱鐘鼎文。金文跟甲骨文非常接近,只是在寫的方法上變得更方正、筆畫更簡化。又稱:鐘鼎文、銘文。

孔壁古文(蝌蚪文)

漢武帝末年,魯恭王壞孔子宅,由壞壁之中發現古書,有禮、記、尚書、春秋、論語、孝經等,都以古文字書寫。其文字當時人多不能識,其筆畫尾部纖細,狀似蝌蚪,故稱為蝌蚪文。

篆書

篆書是周代後期形成的書體,分為大篆和小篆兩種,大篆又叫籀文或石鼓文,字體很像金文,但結構較繁複,筆劃圓勻,字體狹長。周代後期秦國一帶應用的文字就是大篆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下令「書同文」,將大篆加以整理和簡化於是形成了小篆,也因此又稱秦篆。小篆比大篆更加簡省,而且還要求寫法劃一,形成漢字方塊狀的雛型。

隸書

隸書是由篆書簡化的一種書體此過程稱為「隸變」漢字在此時期經過了相當大的簡化。,起初跟篆書的區別不大,後來才發展成兩種不同的書體。初期的隸書在辦普通文書的官吏階層使用,後來擴闊至社會的上層。到了漢代,隸書成為正式的書體了。早期隸書具承上起下的作用,是古今文字的過渡。即「古隸」或「秦隸」。後期的「今隸」(漢隸),為今所用之文字的開端。帶有圖畫性的符號逐漸消失。

草書

廣義地說,自有漢字以來,各種字體都有草率的寫法,到了漢代,草書已成為一種字體的專稱,它已發展成一種具有特色的字體了。草書共有三種,章草、今草和狂草。章草是隸書加以變化的,今草是章草的繼續,是楷書的快寫體,從漢代末年流傳至今。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,只是任意刪增筆劃,恣意連寫,興於唐代。

行書

自楷書通行後,又有一種調和草書與楷書的字體,叫做行書。它以楷書為基礎,加入一些草書的寫法,既工整也不潦草,所以從魏晉以降就成為了日常應用的字體。

楷書(正書)

楷書又叫「真書」或「正書」,它改變了隸書的筆勢,又適當地加以簡化而成的。跟隸書比較,楷書的筆劃平直一些,結構更方正,既沒有隸書那樣費事;又沒有草書那樣難辨。楷書由漢代末年應用至今。

異體字與俗體字

除了通用的字體外,一個字或許有多種外型與寫法,此種就稱為異體字。但若異體字已用到多數人都能接受並使用,就可稱為俗體字。

繁體字

為中華民族歷經多年流傳下來的通用字體,但現在只在香港,台灣及部分地區(北美)通用。u

簡體字

原本簡體字也是每個字的異體字中筆畫較少的字,但現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策因素,此字體即在大陸地區通用。 此外,新加坡、馬來西亞也採用了簡體字。

其他漢字

朝鮮人民共和國(北韓)最近也宣布採用了部分簡體漢字與諺文合用。大韓民國(南韓)近期有有恢復使用漢字的呼聲竄起,而日本則是長久以來都廣泛的使用漢字,大多採用異體字、俗體字、簡化字、少量正體字。